今年4月26日是第13个“全国疟疾日”。当前,全国新冠肺炎防控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阶段,年是我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年,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确定为“消除疟疾控新冠,同防输入再传播”。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后,把疟原虫注入人体,10-20天后就会发病。发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发病时经历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四个阶段。
1、病源
疟疾的病原体是人类疟原虫,不是所有疟原虫都可以感染人类。可以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引起的临床症状更严重,可以导致多个器官受损,例如脑性疟疾,恶性疟病死率高,其它型很少有病死的。
2、传染源
疟疾患者和带有疟原虫的人。
3、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但也不是所有蚊子都可以成为传播媒介,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我国主要是中华按蚊。通过蚊子传播的传染病,还有登革热,通过伊蚊传播,我国主要是埃及伊蚊,而乙脑可以通过库蚊、伊蚊和按蚊传播,我国主要是三带喙库蚊。
4、人群易感性
人对疟疾都易感,感染过疟疾的人会得到免疫力,对同种疟原虫有一定免疫,再次感染后症状比较轻微。但是4种疟原虫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也就是说感染了一种疟原虫后获得的免疫力,对其他3种疟原虫没有免疫作用。
5、流行特征
由于要借助按蚊传播,疟疾主要在热带、亚热带流行,我国以云南、海南为主。但是各地均有来自疟疾流行区的输入病例,比如旅游和外出务工人员,对于不是流行地区的医务人员,遇到疟疾病例,往往不容易想到疟疾,延误诊断的时机,有的时候甚至是病人自己提到曾经在疟疾流行区工作旅游,医生才想到疟疾。
6、临床表现
典型的表现就是高热、寒战、大汗。每次发热持续2到6个小时,中间有一段间歇期,每一次发作都是寄生了疟原虫的红细胞在大量破坏,所以反复几次后,病人会有贫血的表现。恶性疟的病人会有更多的红细胞破坏,大量的血红蛋白尿可以出现酱油色尿(黑尿热),可以导致肾脏的损害,严重的会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果出现脑性疟,会有剧烈的头痛。
7、治疗方针
隔离。病原治疗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防止复发,还要杀灭配子体防止传播。
药物治疗。现在常用的就是青蒿琥酯、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氯喹耐药较多,可用于敏感疟原虫的治疗。青蒿琥酯是我国首选。
防止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方法,如使用蚊帐、纱窗纱门,蚊香等。室内滞留喷洒杀虫剂是迅速减少疟疾传播的最有力措施。为充分发挥其效力,至少应对目标地区80%的房屋进行喷洒。室内喷洒的效力可持续3-6个月,持续时间取决于所用的杀虫剂和所喷洒表面的类型。
要外出应先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了解将要去的地方是否为疟疾流行区。若将要去的地方是流行区,应索取疟疾防治知识的资料,以提高自身防病能力。
一旦出现发热等类似疟疾的症状,医院检查,及早治疗。从疟疾流行区回归后,要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疫,判断是否要继续抗疟治疗,以防复发和传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