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他活人济世,被誉为国医圣手,深受周总
TUhjnbcbe - 2024/12/29 12:32:00
中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一、前言

去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来势汹汹,短短数日,感染人数呈现几何倍数增长。这场疫情席卷国内外,使一座座城市陷入瘫痪,进入病态。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广大中国人民从疫情爆发到如今尚未结束,从未惊慌失措,而是上至国家领导决策,下至四面八方的医护人员,乃至每一位与疫情控制和扩散息息相关的普通群众,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守护我们的家园,保卫身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众志成城共战疫情。

在这场声势浩大、团结一致的抗疫中,无数医疗人员为我们冲锋陷阵。无论是不辞辛苦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是争分夺秒潜心研究病毒疫苗的医学专家,都为战胜这场疫情,守卫我们的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此疫情防控战,我们都熟悉了诸如钟南山院士一般的人物,他们始终站在抗疫一线,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坚强的意志,敢为人先,勇于实践,改变了我国疫情防控的情形。

钟南山院士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大小瘟疫,多达三百多次,中国历史就是一篇战疫史。我们不禁想:现代医疗技术发达,信息交流沟通便利,因此我们坚信最终一定会战胜疫情。但是在我国早期,各方面都不够完善的时候,中国人民又是如何战胜一次次危及生命的爆发性疫情的呢?答案就是:中医药功不可没。

从古至今在中国抗击疫情的道路上,中医从未缺席。而在建国初期战胜疫情的艰难过程中,有一个人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个人在中国所有从事中医药学的人眼中,绝对是一个值得一生学习崇拜的人——蒲辅周先生。

二、活人济世,改名“辅周”,是为中国中医界的一代宗师

蒲辅周先生是四川梓潼县人,清末光绪十四年生。先生出生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中医世家,尤其擅于治疗伤寒病,祖父蒲国祯创始“蒲氏中医”,父亲蒲显聪尽得家族真传,是为“蒲氏中医”第二代传人。祖上父辈皆以治病救人为业,为各路乡里人所知。

蒲辅周先生家中有兄弟姊妹共七人,先生居长,家中以行医为生,因时常接济周边穷苦人家,过得十分清贫。蒲辅周先生幼年时,靠着母亲娘家的资助,七岁在乡镇里的私塾读书习字,认真刻苦。受家中长辈耳濡目染,先生自小便有治病救人之志。祖父对此甚感欣慰,在蒲辅周十一岁时,便开始给他讲授医学古籍,与他讨论医学知识。

几年下来,在祖父的悉心教导下,蒲辅周也懂得了不少医理知识。于是,少年时的蒲辅周便随祖父白天出门临床问诊,夜晚在家研读医学书籍。经过三年的研究苦读和临床侍诊,蒲辅周掌握了多数理论知识,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

蒲辅周本名并非“辅周”二字,而是后来改成了这个名字。在处处皆是饿死骨的旧社会,先生见多了贫穷、落后的旧时代,带给穷苦农民的苦难生活。人们生存环境恶劣,故瘟疫频发,穷人有病无钱医,只能绝望等死。先生心中始终铭记先辈“医乃仁术”的教诲,成年之时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辅周”,取辅助困弱、周济病贫之意。

蒲辅周先生

在家乡行医时,蒲辅周先生已享有盛誉,治病救人从不论及病人身份地位。且先生一向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不文过饰非,曾经因为一次偶然的医疗失误,先生毅然决定停诊三年之久,闭门读书,反思己过,先生的严于律己,乡里父老皆称赞不已。

先生时常教导弟子:中医药学问博大精深、广博而深奥,没有学无止境,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是无法真正掌握的。因此先生对于每一部医学典籍,每一篇中医文献,无论篇幅大小,从不随意对待,一字一句认真研读,读完之后再反复研读,从中领悟新的医学知识。

先生为人正直,时常仰慕古时范仲淹之举,不仅深谙医学之道,而且热心于公益事业,为救助贫苦百姓尽己所能。他曾被选为梓潼县的商会评议员,组织了当地二十余位有名医生,在家乡建立了“同济施医药社”。先生联合这些志同道合的中医,在医药社内轮番值班,为来访病人免费施药看病。随后先生还在当地倡导建立“平民教养工厂”、“施棺会”等多个慈善公益事业,以医学之能帮助更多的贫苦之人。

蒲辅周先生活人济世,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是方圆几里内德高望重的好医生。无奈正值动荡时期,先生遭到当地权贵的嫉妒,为笼络民心,地方权贵想要招揽先生。但先生不屑与他们同流合污,遂于年离开家乡,来到成都行医。这已经不是先生第一次来到成都,早年间先生就曾在成都开业,治病救人,已有盛名。

旧社会老照片

此次回到成都,先生亦创办了“同济施医药社”,并与当地的药堂签下合同,由他为无钱抓药的病人免费诊断后,再去药堂抓药时不收分毫,而抓药的费用就记在他的账户下。周边穷苦人家在先生的接济下,不仅能免费看病,还能白拿药材,都对先生感激不尽。

先生药方具有奇效,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且先生为人和善,治病不论贫富皆尽心尽力,常常与病人谈心,缓解危急病人的焦虑,帮助病人康复。一时间,蒲辅周先生成为了成都妇孺皆知的名医。

虽然蒲辅周远在成都,但对家乡的亲人和百姓都十分挂念。年,梓潼县霍乱流行。蒲辅周听闻此事后,急忙将自己积攒的银元和治愈此病的药方交给弟弟们。要他们抄录药方多份,在家乡四处张贴,并广加宣传。

同时,还要求他们将所汇去的银两拿去照配方抓药,以半价发售给病人,如若病人没有钱买药,就不收一分钱。在他的良苦用心下,梓潼县的霍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蒲辅周先生治理的瘟疫不止一次,年夏末,成都爆发了麻疹,患病多为儿童,发烧不止,疹毒在皮下发不出来。许多医生用常规方式治疗,却不见成效,患病儿的丧生数量与日俱增。

中药救麻疹

先生心急如焚,不顾自身安危,深入观察病人,研究病人症状,苦苦探讨中医古书。时疫爆发几天之后,终于从一本书籍中得到启发,断定此次麻疹爆发和成都多日的梅雨天气有关。于是改用温化的方法,加入了一味药材,成功把患者皮下的疹毒逼了出来,化解了成都小儿麻疹的危机。在此之后,这种方法广为流传,被用于诸多方面。

蒲辅周先生是一位富有临床经验的临床医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懂得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家。在他看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令气候、不同的病人,都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病情的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救治手段,不能用死方法来医治活人。

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看书而不全信书,为验证书本知识,敢于实践。曾经对书中的“十八反”产生疑问,于是捣碎四两葱白成泥状,加入半斤蜂蜜,搅拌均匀。放置半日后,隔半个小时喂给小狗吃,一段时间后发现小狗并无异样,随后又亲口服用,仍安然无恙,由此证实“十八反”中并不全然正确。先生屡次以身试药,探寻不同药方的奇用,在医药学方面颇有研究。

蒲辅周先生是“蒲氏中医”的第三代传人,是当代中国中医界公认的一代宗师。先生一生勤于治病救人,著作较少,除了发表几篇论文外,并没有什么系统的书籍出版,他的临床经验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留于后人的有《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等。

《蒲辅周医案》

三、运用“白虎汤”,治愈56年流行病乙脑炎,成功扭转疫情

年,蒲辅周和其他著名的中医专家奉命进京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同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建立,周总理为其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进京前,蒲辅周先生不忘回家探望家乡的群众,于是回到了梓潼县,自发地为家里的百姓挂牌义诊,晨起出诊,昏后收摊,三日未停歇。

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爆发。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医疗水平不够先进,治疗设施不够完善,疫苗研发进程也十分缓慢。乙型脑炎又是一种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死亡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在开始的时候,治疗这种病情还未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华北地区石家庄在爆发疫情后,组织了以郭可明为主的七人治疗小组,采取了中药白虎汤结合输氧、注射青霉素等西式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随即这种方法便在全国普及开来。

然而待年乙型脑炎传染到北京时,再次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却未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反而高烧不退,疫情大有蔓延之势。在此紧急情况下,周总理派出了以蒲辅周先生为首的治疗小组,寻找化解北京疫情的方法。近七十岁高龄的蒲辅周先生亲自带人,医院,医院的医生共同进行会诊。

蒲辅周(前排右一)

蒲辅周先生作为中医专家,在仔细对比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不同爆发地区及不同感染症状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采用辨证论治,结合中医理论和实际情况,提出在“白虎汤”药剂的基础之上,采用宜解湿热的药物,最终治愈了大量患者,使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四、治愈周总理癃(lóng)闭症,是深受总理信赖的保健医生

蒲辅周先生晚年声名显赫,在中国中医药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先生虽地位尊贵,但始终以行医之责要求自己,一生七十余年都坚持在临床一线,一直在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医生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从未有半分马虎。

蒲辅周先生本是四川人,后被调到北京任职,同时成为了周总理的保健医生。先生治病救人,从不怠慢,对待病人不分地位高低,问诊用药不求药材名贵,只要有效就是好药,更不接受病人一分一厘的回赠。

有一次,叶剑英请蒲老看病,问道:“有的大夫给病人看病开方,用的是鹿心这样名贵的中药,究竟鹿心与其他动物的心脏有什么区别呢?”蒲老先生答道:“鹿心虽然名贵,但在医疗效果上来说,也只是以心补心罢了,它与羊心、猪心这些寻常动物的心并无大异。而且,鹿心放置久了就会腐败掉,吃了反而会对人的肠胃有危害。”

叶剑英

无论是在家乡梓潼,还是在成都鼓楼,抑或是在北京的研究院,蒲老先生始终站在劳苦大众一方,长期在农村为劳动人民医治。他认为药品能治病救人就是珍贵之物,本身没有贵贱之分。在乡下治病的时候,蒲老时常就地取材,到山中野地里挖掘药材,日常生活中一些医生不用的药材,如水牛角、韭菜、莲藕等,也会被蒲老小心收好,发挥奇用。

先生平易近人,时常关怀身边的同志,自身生活清贫,对待困难的群众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却从不提什么要求。

蒲辅周先生深受周总理的信赖,屡次治好了总理身上的疑难杂症。有一次,周总理患上了癃闭症。许多医生一筹莫展,蒲老先生开了一剂汤药,治好了周总理身上的病痛。周总理后来想起此事,在一次与蒲辅周先生聊天时问他:“为什么你给我开的药这么灵呢?”

蒲辅周幽默地回答道:“因为别人把你当做总理来医治,而我是把你当做病人来医治。总理的病非医生可治的,可是病人的病是医生可以医治的。”可见蒲老中医对待病人的纯粹,对作为医者的初心和原则从不会因任何东西而发生改变。

周总理时常挂念蒲老先生的身体健康,关心蒲老先生家里的情况。一次,周总理听说蒲老先生家的收音机破旧了,就将自己的外访带来的半导体收音机赠送给了蒲老。

周总理还称赞蒲辅周为“懂得辩证法的高明中医”。蒲辅周先生不论是在早年以身试药,验证书本知识,还是在后来的成都救治小儿麻痹,抑或是在建国后的北京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扩散,始终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出发点,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很多辨证疗法的成功典型案例。

周总理

在蒲辅周先生生病的时候,周恩来时常会亲自探望,如果公务繁忙,无法前去看望老先生,就让自己的妻子邓颖超代为看望。蒲老先生觉得自己已经七老八十了,生些小病在所难免,还要麻烦总理来亲自看望,内心过意不去。

周总理也清楚蒲老先生内心的想法,就对蒲老说:“你为我们的保健负责,我们也要对你的保健负责,彼此不都是一样的吗?”周总理为了蒲老的身体着想,还特意嘱咐其他首长不要轻易惊动他,让他安心养病。同时叮嘱老先生:“要好好保重身体,一般的病就让你的学生去就行了,你的健康长寿对我们大家都有好处。”

五、振兴中医路漫漫,蒲式中医不停歇

年,蒲辅周先生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七岁。一代名医蒲辅周,“蒲氏中医”的第三代传人就此长眠地下,永绝人世。在他的逝世的第二天,北京八宝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蒲辅周先生的追悼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聂荣臻、张鼎丞、蔡畅前去悼念。

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常委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医研究院、中华医学总会、北京市卫生局等机构都为先生送上了花圈。

蒲老虽然离我们而去,不能再在世上行医救人了,但是蒲老的从医精神和人格品质及医疗经验都是十分宝贵的,是需要后世一代代从医之人永久流传下去造福世人的。

记得一次,蒲老的弟子陈鼎祺跟随着周总理去看望蒲老先生,在离开的时候,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陈鼎祺说:“蒲老已经是胡须花白的古稀老人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他的医风,继承好他的学术思想,把他的从医经验抢救过来。”这段话对陈鼎祺来说意味深长,不敢忘怀。如今陈鼎祺已至花甲之年,几十年来始终遵循周总理的嘱托,致力于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陈鼎祺

周总理还曾亲自嘱咐蒲老的亲传弟子高辉远,一定要把蒲老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整理出来,由后人继承下去。高辉远等人经历几年的梳理整合,终于汇集成了一本手稿。

这本手稿在阴差阳错下始终未能出版,随后周总理又问高辉远,有没有总结出蒲老的医学经验,高辉远只能把未出版的原因如实向周总理讲明。周总理听后,认真翻阅了这本手稿,亲自写下了出版批示,同意对这本手稿予以出版成书。年12月,《蒲辅周医案》得以问世。

在蒲老去世后,他的儿子蒲志孝也深得蒲老真传,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了“蒲式中医”的第四代传人,一生都在为中医的继承与发展费尽心力,并做出了较大的成就。

近现代以来,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遭遇了重重阻碍。在建国初期,北京卫生院的领导就曾说过,中医只不过是旧社会百姓精神慰藉的工具罢了,称中医医生为“封建社会封建医”。

时至今日,随着现代西方医学的普及与发展,中医文化的精髓似乎如同蒲辅周先生一般,被世人所遗忘。

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承载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厚重底蕴,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珍贵财富,是祖国医学文化的宝贵遗产。即使于世界而言,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知识宝藏。

现如今,很多国人却觉得中医不行,中医疗效慢,中医没有多大作用。殊不知,中医在中国抗疫史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没有西医传入中国之前,中医伴随着我们的民族在一次次天灾人祸中生存下来。

中医的发展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表面,后人学习中医,以中医治人要学会不断挖掘中医的内涵,对于中药的研究不能滞留在已认知的层面,要不断深入研究。蒲辅周先生曾说,学习中医,必须要有持之以恒不断深入之心。而这种精神对于现代人来说,往往是最欠缺的。

犹记得网上一个老中医在接受采访时,几近声泪俱下地说着:“中医不是不行,而是没有中医大夫了,总不能让七十多岁的人去救治病人吧?”

六、结语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为医者,蒲辅周先生宅心仁厚,活人济世;为师者,蒲辅周先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尊者,蒲辅周先生廉洁淳朴,与人友善。

蒲辅周先生用一生践行了“辅周”二字,关爱劳苦大众,弘扬中医文化,不为名利,一心为人民服务,老而弥坚,不愧为当代“国医圣手”。

中医文化的渊博在蒲老先生身上可窥见一二,但凡学习中医之人,自当学习先生的医德、医术、医风,同时也要在中医的传承中注入时代的新鲜力量,为中医药的再焕新生而不懈努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活人济世,被誉为国医圣手,深受周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