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儿科门急诊常见的5个疫苗问题,家长须知
TUhjnbcbe - 2024/9/11 23:57:00
<

原创徐灵敏医学界儿科频道

被家里的宠物抓伤要打狂犬疫苗吗?

疫苗是经过人工减毒或者灭活的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疫苗接种是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手段。

儿童疫苗接种前后会遇到很多与疾病和健康相关的急慢性问题,经常需要到儿科门急诊咨询。

一、被动物咬/抓伤后狂犬疫苗的接种问题

喜欢小动物、喜欢和小动物密切接触是儿童的天性,但也增加了被咬伤、抓伤的意外伤害风险。因此,儿童家长和儿科医生都需要提高对动物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和处理技能,知晓狂犬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

1.伤口如何处理?

被猫狗等动物咬伤、抓伤后,首先需要检查咬伤、抓伤的局部,若发现有伤口,马上就地及时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最好是在咬伤后几分钟内进行。

伤口处理流程为:

①先用3%-5%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清洗后,再用清水充分洗涤。对较深的伤口,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尽量做到全面彻底清洗。

②然后再用75%乙醇消毒,继而用浓碘酊涂擦。

③如果伤口出血不太多,不宜包扎、缝口,开放性伤口应尽可能暴露。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若损伤当时没有发现,损伤后次日或者延迟3-4天才发现,也要在发现的第一时间给予尽可能彻底的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应将结痂去掉后进行同样程序的彻底局部处理。

2.被什么动物伤害后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由于狂犬病的严重危害性,一旦发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疫苗接种十分重要。

即便是很轻的抓伤,即便是被看似健康的动物,但只要是被狗、猫、狐狸、狼、臭鼬、浣熊和吸血蝙蝠等哺乳类动物咬伤、抓伤后,有破损皮肤或粘膜被动物舔过,都必须尽快接种狂犬疫苗。

严重的咬伤、抓伤,除了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外,必要时还要使用抗生素、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以及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3.如何接种狂犬疫苗?有没有禁忌症?

被猫狗等动物抓伤或咬伤了,在尽快局部处理伤口后需要立即就医,一定要尽早、全程、足量接种狂犬疫苗,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和省钱心理。

接种程序为0、3、7、14、28天各一个免疫剂量,0天是指24小时之内,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

孕妇被抓伤或咬伤也需要注射,抓伤或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无禁忌症。

点击大图查看

4.狂犬疫苗接种后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少数儿童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瘙痒,甚至水肿、淋巴结肿大。

全身反应:精制狂犬病疫苗经纯化,蛋白杂质极少,所以接种副反应罕见或轻微。

5.刚接种完,又被咬伤怎么办?

被动物咬伤、抓伤后,尽管完成了全程狂犬疫苗注射接种,机体也产生了抗狂犬病的抗体,但狂犬病抗体的免疫保护性维持时间较短,更不是终生免疫的。

如果再次咬伤距离前次疫苗注射在3-5个月内,需要再加强2针;

如果已超过6个月以上,需要再次全程注射接种狂犬疫苗。

6.被动物咬伤、抓伤后,患狂犬病的几率大吗?

虽然被狗猫等动物伤害后要求全部都要尽快规范注射接种狂犬疫苗,但绝大多数狗猫等动物其实并不携带狂犬病病毒,也许只有不到1%的几率携带病毒,因此,在科学防控的同时不要恐慌。

在被狗猫等动物伤害后,要尽可能了解这个伤人动物随后的生存状况,如果存活超过5-10天,提示其咬人时唾液里可能并不含有狂犬病病毒。

即便是被“发疯”动物伤害后未注射狂犬疫苗,也不一定都会发生狂犬病。是否发生狂犬病,与咬人动物的种类,所含病毒株的毒力强弱,进入人体内的病毒量,受伤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咬伤部位、伤势轻重,以及咬伤后伤口局部处理情况等因素均存在直接关系。

二、儿童出现了发热咳嗽等急症,

常规疫苗接种如何进行?

儿童出现了发热、咳嗽、腹泻等急症,原则上要推迟疫苗的接种,但是,被动物咬伤后需要注射的狂犬病疫苗不能推迟。

如果家长发现儿童有急性病症,特别是发热37.6℃以上者,或同时伴有其它明显急性症状,应暂缓接种疫苗,待儿童康复并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再接种。一般是临床表现消失、停药7天后开始疫苗注射较为安全。

此外,如果儿童处于某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或恢复期,均应推迟疫苗的接种,待儿童病情康复、过了急性发作期以后再接种。

三、常规疫苗接种的禁忌症有哪些?

1.一般禁忌症(又称慎用症)

指在某种情况下可缓期接种,常见的情况有以下5种。

①儿童出现了发热、咳嗽、腹泻等急症,详见上文。

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及其他皮肤病者,不予接种卡介苗。

③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发热、腹泻和急性传染病期,忌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④因百日咳菌苗偶可产生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故本人及家庭成员患癫痫、神经系统疾病有抽搐史者,禁用百日咳菌苗。

⑤患有肝炎等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在疾病的急性期不宜进行免疫接种。

2.绝对禁忌证

是指接种疫苗后,有可能造成接种不良反应的概率增加和不良反应加重或免疫损伤。如免疫功能不全(缺陷)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但可接种灭活疫苗。对鸡蛋过敏者,不宜接种麻疹等以鸡胚细胞培养的疫苗。

四、疫苗接种前后,应当注意什么?

1.儿童疫苗接种前,家长应确定好疫苗接种机构,要到国家认定的疫苗接种门诊进行接种,一般是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妇幼保健机构。

2.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特别注意儿童近期有无急性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等情形。

3.在新生儿接种疫苗前,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提供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包括出生时是否为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多少、新生儿出生评分情况、有无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患有某种疾病等等,以便接种人员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并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4.儿童进行接种疫苗后,应在预防接种单位留观至少30分钟。

部分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反应,如低热、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上述症状一般持续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处理。

5.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上述反应,应该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如果发生严重反应,及时就医。

五、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有哪些?

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生命危险。如果监护人怀疑自己的儿童接种疫苗发生了异常反应,应该及时向接种人员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或报告。

下面这6类反应,与疫苗和儿童的基础情况均有关。

1.卡介苗

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6-8周显现OT试验阳性,8-12周后结痂。若接种部位化脓形成小溃疡,腋下淋巴结肿大,可局部处理以防感染扩散,但不可切开引流。

2.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接种后有极少数婴儿发生腹泻,但大多数能自愈。

3.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

接种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或伴低热、疲倦等,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若全身反应严重,医院诊治。

4.麻疹疫苗

接种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可在6-10日内产生轻微的麻疹,给予对症治疗即可。

5.乙型肝炎病毒疫苗

接种后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人可有发热或局部轻痛,不必处理。

6.疫苗接种的偶合症反应

预防接种的偶合症严格地说可分为偶合、诱发和加重原有疾病3种情况。诱发和加重则与预防接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即不接种疫苗,可能就不会引起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①偶合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它与预防接种无因果关系,纯属巧合,即不论接种与否,这种疾病都必将发生。

②诱发是指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影响生理过程。

③加重是指受种者原患有慢性疾病,在预防接种后立即引起加重或急性复发,经调查证实与预防接种有一定关系者。加重原有疾病实际上也是诱发的一种,不过临床症状和体征更加严重。

有关宝宝的疫苗接种,

你还有哪些疑问?

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医院青浦分院儿科主任医师徐灵敏

原标题:《儿科门急诊常见的5个疫苗问题,家长须知!》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科门急诊常见的5个疫苗问题,家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