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选择爬山、露营、垂钓等方式愉快地度过国庆假期,然而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被蜱、蚤等类昆虫叮咬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家住株洲的刘大妈被不知名的的小虫子叮咬了一下耳朵,当时只感到瘙痒疼痛,并没有在意。十天后,她开始出现发热、躯干红斑、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医院给予头孢菌素等抗感染治疗无效,随后刘大妈医院感染科进行治疗。医生采用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检测,终于找到了致病的“元凶”——莫氏立克次体,诊断为地方性斑疹伤寒,采用精准有效的抗菌素等开展治疗,12天后刘大妈身体痊愈顺利出院。
感染科专家蒋芳清主任医师介绍,“虫媒传染病”是由蚊、蜱、螨、虱和蚤类等病媒生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莱姆病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由于当今全球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变化及交通与物流的便捷,为媒介生物繁殖、传播、扩散提供了便利条件。加之夏秋季节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昆虫媒介的生长繁殖和病原体的传播,因此在高发季节一定要警惕“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与其他传染病有所不同,对媒介昆虫的控制或消除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与提高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
1.控制传染源老鼠、蚊子、虱子、跳蚤、蜱、螨等是虫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通过控制病*长期宿主和扩散宿主,从而切断虫媒病*的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的自然循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控制清除孳生条件,贯彻“灭早、灭小、灭了”的原则,做好灭鼠、灭蚊、灭虱、灭蚤等工作,以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居家要采取科学防护措施,如夏季用蚊帐、纱窗、蚊香、防蚊油、驱虫剂等;对家养动物,可用圈养、改善管理条件、免疫接种或药物预防等科学管理办法结合消除传播媒介。
外出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针对性的自我防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远离积水草丛等蚊虫孳生地,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游玩结束后相互检查,防止将蜱带回家。
3.提高群体免疫力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是提高群体抗病能力、控制和消灭虫媒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如10岁以下儿童,应定期进行乙脑疫苗接种,一般在流行季节前1-2月进行。此外,还可以应用药物预防来提高群体抗病能力,但是药物预防对部分病*性传染病无效,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4.加强培训,提升意识
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发现、识别、诊治水平,力争尽早发现患者及传染源,实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通讯员李金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