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抗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53.html有「人造肉第一股」之称的BeyondMeat,近日宣布将在中国建厂(有望在年全面投产),以生产人造牛肉、猪肉和鸡肉等产品。
BeyondMeat目前在国内已有布局,在4月底,肯德基在北上广的三家指定餐厅推出了人造肉产品“植培*金鸡块”,并以1.99元/5块的超低优惠价销售。
也在4月底,星巴克推出全新的“星膳食主义”午餐菜单,包括千层面、意面、和沙拉,其中的的“肉粒”都是人造肉。星巴克也计划从9月开始,在亚洲市场的菜单中加入更多的植物蛋白类食品和饮料。
肯德基和星巴克的人造肉供应商都是BeyondMeat,而随着工厂的建设,这家美国企业已经全力开启了在中国的扩张。BeyondMeat的首席执行官伊桑·布朗在近期的财报会议中:
“我们将继续把重点放在亚洲市场,目标是于年年底前在该地区开始生产,并期待疫情能得到进一步解决。我们相信,亚洲市场能为引入肉类生产新模式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一直是猪肉消费的大国,年起一场猪瘟让国内猪肉价格水涨船高,更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价格一路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年4月,国内猪肉价格累积涨了%,去年8月,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达到38%。现在大约有万头母猪可以产崽。跟年相比腰斩还不止。
在肉类短缺、产量下降的情况下,BeyondMeat把人造肉推到人们眼前,它能被广泛接受吗?
BeyondMeat是什么肉?
BeyondMeat由EthanBrown在年创立,Ethan在密苏里州的农场长大,从小最好的玩伴是一只猪,和动物的亲密关系让Ethan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
后来在大学里,Ethan了解到了肉类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于是有了生产人造肉的念头,他找到了台湾学者谢富弘,开始尝试植物蛋白重组的产品落地。
植物蛋白重组,简单来说就是用类似大豆蛋白的材料,去模仿动物蛋白的纤维排列,让植物纤维在口感上和肉更加接近。
实际的流程要更为复杂,包括研磨、浸泡、挤压、加酶等环节,一个细小的操作出入,就会让最后植物蛋白的结构产生差异。
年,BeyondMeat的第一款产品,人造鸡肉条上市,这些鸡肉条上还被烙了褐色的烧烤印,让它在外形上可以以假乱真。
但很多吃过的人表示,人造鸡肉条在味道上和普通的肉很像,但口感上还是差一些,肉质偏硬,嚼着像冷掉的烤火鸡肉。
之后,该公司不断扩充产品线,推出了包括植物成分的香肠和碎肉饼,在年就已经在美国全食连锁超市销售(WholeFoodsMarket)。
年BeyondMeat推出了素食汉堡BeyondBurger,这款汉堡中的肉饼,除了主要成分豌豆和蚕豆蛋白外,还有菜籽油、椰子油、甜菜汁、抗坏血酸、胭脂树橙提取物等物质。
目前,BeyondMeat已经进入了北美多个连锁餐厅,其产品在3万多个地点销售。
BeyondMeat的优势
人造肉有很多好处,首先就是道德上的。
在古代,人们对于动物的认知有限,所以对它们的操控也有限。那时候,猪牛羊可以自由地在前屋后舍跑来跑去,人们不会把动物困在一起,因为人们对于种群密度过高造成的流行病无能为力。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知道了病*和细菌的存在,于是各种疫苗、杀虫剂、空调等等手段得以应用,将成千上万的动物困在一起,提高生产效率。
单从动物本身来说,存活率是高了,但生存环境却大不如前。这些有感情的生物从生下来就和父母分离,被圈养在一个几乎动弹不得的小空间里,每天能做的就是吃饭喝水,人们往它们身体内注射激素,让它们的肉尽快生长,然后残忍地宰掉。
人类对于“肉欲”的需求是惊人的。有个粗暴的数据,如果按照体重来算,人类总共有3亿吨,而家畜类有7亿吨,其中大部分是等着被人吃的,另外的大型动物只有1亿吨,通常分布在野外和动物园里。
因此,对人造肉的研究,并非“打开潘多拉魔盒”的禁忌之举,它恰恰是体现人类道德、追求平衡的努力。
人造肉对于环境保护也有潜在的益处。年世界农粮组织(FAO)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
“肉类生产使用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新鲜水源,排放了全世界14%~22%的温室气体,甚至超过了飞机、汽车等所有人类交通工具排放量的总和。”
这其中,牛肉生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整个畜牧业的3/4,牛放屁所产生的气体甚至会破坏臭氧层。制作一个公斤重的汉堡肉饼,所释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一辆磅重的轿车行驶16公里路程所产生的排放量。
牛津大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细胞肉生产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养殖动物肉的2%。
BeyondBurger出品的汉堡没有用一点牛肉,相比于传统汉堡,它的土地资源占用量减少了93%,少用了99%的水资源,少排放了90%的温室气体。
另外,传统养殖业的减少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共卫生安全。
比如,很多海里的金枪鱼的汞含量超标,而有了人造肉,寿司爱好者不用再担忧海洋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
养殖动物本身也是一件危险的事,尤其在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禽流感、寄生虫病、猪乙型脑炎等时有爆发。
抗生素的滥用也在无形中提高了病菌的抗药性,给“超级病*”的诞生提供了温床。
根据年《中国抗生素的使用量与排放量清单》显示,当年中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16.2万吨,其中农业和养殖业使用的抗生素占到了52%。
耐药菌的出现会带来很多隐患,而诞生在培养皿和3D打印机里的肉更容易控制,可靠度和安全性都要更高。
人造肉在中国“玩”的转么?
BeyondMeat受追捧,和健康环保的理念分不开。
一份的调查显示,仅美国的素食人口就有万,约占其总体人口的3.4%。美国人素食的初衷主要是从环保、健康、人文主义出发的,年的记录片《食品公司》,甚至在美国引发了一波素食的文化潮流。
欧美人对于食物的环保和健康是非常执着的,全麦、有机、无熬、本地、代餐品...而人造肉作为最新的概念,也成为了素食者们追星捧月般的对待。
中国人对“吃”的文化,和欧美有很大差别,中国历来讲究民以食为天,其核心是吃饱、吃好,或者吃出花儿来。
的确,中国人爱吃肉,而且是什么肉都吃。从小龙虾、鲍鱼、海参、鸡爪、鸭脖、猪蹄、腰子、凝固血、大肠、板筋、各种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吃不着的。
再黑科技的实验室,也模拟不出这么多丰富的结构和口感。
再者,相对于欧美,大多数人中国人对于“环保食材”没有诉求,也没有意识到吃肉和环境保护、道德等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名人顶多会呼吁大家不要吃鱼翅,但推广素食主义的,还真没怎么听说过。
人造肉目前在价格上居高不下,大概比同等肉类贵20-50%,而口感更好的细胞肉,有巨大的研发成本,它的售价只有少数人才能接受。
人造肉的确在环保和健康的方面,有着真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舌尖上的中国”,BeyondMeat需要教育的人还有很多。
在其肉质变得更加美味和低价之前,BeyondMeat短期内可能无法复制其在欧美市场的成功,但它至少已有一个不错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