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传说故事灶心土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刘*连挂号多少钱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88667255876648&wfr=spider&for=pc

宋神宗赵顼的幼子生了病,面色发*,四肢发凉,有时吐血,

太医们使用多种办法也没有治好太子的病,宋神宗非常愁闷。

平心而论,能在皇家太医局里当太医,医术不会很差。但个人的医术能力与两方面有关系,一个方面是个人奋斗的程度,另一个方面是所处时代的整体医疗水平。宋朝以前中国还没有独立的小儿科,或者说小儿科还很不成熟。当时有些医生把儿科称作哑科,因为很小的孩子不会说话,大些的孩子才能把自己的病情表述清楚。此外,孩子们的身体从出生到成年这个阶段,始终处于生长发育的变化状态,古代的医生们摸不到规律。到了宋神宗时代,儿科在钱乙的手里才发展为独立的学科。钱乙活了81岁。在他行医的六十多年中,单是儿科他就从事了四十年。他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在这本书里,他在东汉名医张仲景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之法。因此,后世医生称他为“儿科之祖”或“儿科之圣”。

但宋神宗的儿子患病时,钱乙尚未取得这种成就,还不是很有名。当时宋神宗的姐姐向宋神宗推荐了钱乙。她说:“钱乙的医术不错,他曾经治好了我女儿的病。”于是,宋神宗就召见了钱乙,但是跟他没说一句话,宋神宗就让钱乙走了。随后他对姐姐说:“但凡名医,都懂得养身之道。我看钱乙,个子矮小,单薄瘦弱。像这种连自己都照管不好的人,怎么能治好别人的病?”姐姐说:“听说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多病多灾。也正因为自己从小受病痛折磨,所以他立志要当一名专为小儿治病的良医。”

宋神宗听了姐姐意见,再次召见了钱乙,让钱乙给太子诊病。钱乙诊断了太子的疾病后开了一个处方,请皇帝审阅。处方上除了有白术、附子、生地*、阿胶、*芩、甘草外,还有灶心土。皇帝询问灶心土是什么东西。钱乙回答:“就是农村烧柴草的土灶。把土灶打成碎块后,挑拣常被火烧烤的土块,去掉被烟熏得焦黑的部分和未被火烧透的部分,剩下的就是被火焰长期烧烤已经烧得变成红褐色的部分,这就是灶心土。它可以止血、止吐、止泻”。宋神宗惊奇地说:“*土也能止血?它比阿胶还管用吗?”钱乙解释说:“阿胶和灶心土都能止血,但在人体内起的作用不同。阿胶虽止血,但主要是补血养血。灶心土主要是止血,尤其是对肠胃出血的治疗效果最好。太子吐血、便血,病在肠胃之处,所以要用灶心土。这个方子叫‘*土汤’,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记载。后人用这种汤剂很灵验。”皇帝同意了。结果真是如此,太子一付药下去就大有起色,连服几副后就痊愈了。皇帝大喜,将钱乙封为太医局局丞。

灶心土

伏龙肝,灶中*土,釜下土.

辛,微温。归脾、胃经。

收敛止血,温中止呕。

本品功能温中和胃,中气温和则血摄呕止,故为止血止呕药,并有涩肠固下之功,凡一切失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漏血及呕吐、便泻等证属虚寒者,皆可使用,对胃肠出血、妊娠呕吐尤为常用。

1.虚寒性出血:本品性温,专入中焦,温暖脾阳而止血,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凡脾气虚寒,不能统血之出血病证,皆可应用,尤善治吐血、便血。如《广利方》治吐血、衄血,单以本品用水淘汁,和蜜服;治疗中焦虚寒之便血、吐血、衄血、崩漏,可与附子、白术、地*等同用,如*土汤(《金匮要略》)。

2.胃寒呕吐:本品质重而温,长于温中和胃、降逆止呕。主治脾胃虚寒,胃气不降之呕吐。可与干姜、半夏、白术等同用。也可用治反胃、妊娠呕吐。如《百一选方》治反胃呕吐,用本品研细,米饮送服;《本草蒙筌》治妊娠呕吐,以本品捣细,调水服。

3.脾虚久泻:本品既能温脾暖胃,又能涩肠止泻,主治脾虚久泻,常配伍附子、干姜、白术等。若治胎前下痢,产后不止者,《张氏医通》以山楂、黑糖为丸,用本品煎汤代水送服。

灶心土与炮姜,均可温中止血、止泻,二者均适应于脾胃虚寒、腹痛泻痢以及阳虚失血之症,但炮姜温中散寒之力强,守而不走,治疗一切脾胃虚寒之证,灶心土偏于温中止血,并有和胃降逆止呕作用。

1.配白术:白术功善健脾益气,最适用于气弱脾虚、运化失常之证,灶心土温中止血,二药合用,既可温脾阳,又可补脾气,故可用于中焦虚弱、脾虚统摄无权、运化升清失司所致的便血、久泻等证。

2.配砂仁:砂仁芳香理气,为醒脾和胃之良药,能温中和胃,理气安胎,灶心土温中和胃,二者配伍,其温中和胃止呕之力俱增,相须为用,可治疗脾胃虚寒,或妊娠恶阻所致胃失和降的呕吐之证,和胃止呕,用之为佳。

3.配小蓟:灶心土温经止血,小蓟凉血止血。二者合用,增强止血作用。

4.配干姜:灶心土温中止呕,干姜善温散中焦里寒。二药合用,增强温中止呕作用,善治胃寒呕吐。

阴虚失血及热症呕吐反胃者忌用。

内服:20~30克,入煎剂,或单味散剂泡水饮。外用:研末调敷。

《名医别录》:"伏龙肝,味辛,微温,主妇人漏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气。"

《本草汇言》:"伏龙肝,温脾渗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如《金匮》之疗先便血;《名医别录》方之止妇人血漏,漏带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血痢,污秽久延;《杂病方》之定心胃卒痛,温汤调服七剂即定。如脏寒下泄,脾胃因寒湿而致动血络,成一切失血诸疾,无用不宜尔。"

《日华诸家本草》:"止鼻红、肠风、带下、尿血、泄精,催生下胞及小儿夜啼。"

《本草纲目》:"治心痛狂癫,风邪虫*,妊娠护胎,小儿脐疮、重舌,风噤、反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