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厉害了光明日报整版聚焦江苏中医药人 [复制链接]

1#
彭洋医生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20101/10147101.html

3月11日,《光明日报》第五版(即红船初心特刊)以《辨证施治展身手抗疫有“方”显担当——江苏中医药人驰援湖北抗疫一线》为题,整版报道江苏省中医药人投身疫情防控的先进事迹,并配发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等2名专家的点评。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江苏省委省*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十六字方针,派出了近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对口支援*石,其中全省中医系统共派出名医务人员参加国家医疗队,派出75人参加国家中医医疗队。

在湖北抗疫一线,江苏中医药人日夜奋战,让独特的中药香气飘进病房里,把“相信中医”写进患者的心坎里。

关键词:中医中药坚定信心辨证施治“白衣战士”

杏林春暖,橘井泉香。江苏中医药人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他们让独特的中药香气飘进病房里,把“相信中医”写进患者的心坎里。

在江苏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治疗中,中医药参与率近9成;在医院,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比例达%……这组来自抗疫一线的数字,彰显着中医中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卓越力量。

01

迅速集结:中医药人的热血与担当

支部建在火线,*员冲在一线。大年初三,医院刚开诊,90岁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就上了门诊。学生们都劝夏老保重身体,将门诊停一停,他却拒绝了。夏老的患者中很多都是疑难病例,他独创的调周理论特别注重调理的时间点。他说:“我的患者,等不得,别让疫情把患者给耽搁了。”在*中央作出对口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战略部署后,医院*委主动请缨:“让我去武汉!”五个字掷地有声。“夏老,医院知道了,也很感动,院里的一批年轻人都成长起来啦,要相信他们!”夕阳下,夏桂成离开的身影略显蹒跚,在场的工作人员眼眶湿润,这就是我们的*员老专家!这就是一片拳拳赤子心的江苏中医药人!

在医院,和夏桂成教授一样积极报名想要奔赴前线的,还有参加过年唐山大地震医疗救援的老*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专家汤粉英,还有以入*积极分子身份参加过年抗洪救灾的医院*委书记方祝元,还有参加过年汶川大地震救援的护理部副主任王琰等。

医院名*员,没有一人退缩,全员报名,一支集合了强大的医、护、药、技、管、后勤保障的预备队人才库迅速建立了起来,枕戈待旦。*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以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截至2月25日,医院派出五支医疗队共计53名医护及感控专家驰援湖北,其中*员比例接近70%。临行前,每支队伍都成立了临时*支部,将*组织驻扎在抗疫一线。

为了确保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医院集中最优秀的专家队伍、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形成救治资源集聚优势,全力以赴、众志成城。

02

“一人一方”:彰显中医辨证施治优势

凌晨1点,武汉驻地,王谦的房间灯光还没有熄。工作到凌晨1点后休息,是他自动切换的“武汉时间”。王谦是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也是江苏医疗队支医院的总负责人。

初到武汉,王谦带领3名*员骨干医院,对感控情况进行摸排和整改。巨大的诊疗压力外,他协调各方人员对院区进行了“三区两通道”的优化,白天画图,晚上施工。这些医院的医护人员看在眼里,“江苏的医疗队很专业,保护了大家!”

王谦的背后,还有强大的“江苏后援团”。1月31日,王谦和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医院住院病房,通过远程视频和来自医院的10多位专家连线,对重症患者进行“云会诊”。这样的“云会诊”已成为支援前线作战的常态。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单独组织远程示范会诊并作为制度执行,省级救治专家组参与7次中西医联合重症病例会诊。

医院医院,平均每天住院病人约人,均为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所有患者通过辨证施治,给予“一人一方”中医药治疗,目前已有余例患者治愈出院,医疗队员零感染。

医院外,停有一辆装着多种中药颗粒剂的保障车,随时满足用药需求。2月10日,医院4名专家作为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参与医院的救治工作。医院的业务副院长,医院医疗业务管理,他还参与“苏六病区”住院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

“新冠肺炎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损伤,还包括心理上的损伤,比如精神焦虑、恐惧等,对这种心理危机的干预,还有后期对肺功能、对身体机能、应激状态康复等,中医药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史锁芳说。

03

制剂研发:展示中医药“硬实力”

江苏温病学派源远流长,尤以“吴门医派”为著,其系统性的主张及较为完整的医方,都在医院这所全国唯一一家拥有医院传承下来。

1月21日,按照江苏省委省*府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医院立即成立专家组,同时启动发热门诊。

更多的医生到了湖北一线,关于疾病的信息源源医院:医院副院长、著名中医呼吸病专家朱佳加入国家卫健委成立的重症救治组,带来了重症救治经验;医院内轻症患者的舌苔图像都保留了下来,成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在*石,医院*石医疗队队长、医院呼吸科业务主任魏瑜发现,患者病情复杂,气虚湿阻患者多,通过辨证论治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有效……

通过病例的临床观察,92岁高龄的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做出了新冠肺炎属于“瘟*上受”,基本病机演变是“湿困表里,肺胃同病,如遇素体肺有伏热者,则易邪*内陷,变生厥脱”的主张,组方思路应以表里双解、汗和清下四法联用为主。

在此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染病防治专家组专家、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首席中医专家、江苏省名中医奚肇庆教授研制成“芪参固表汤”和“羌藿祛湿清瘟汤”两个药方。

2月21日,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传来消息,医院“羌藿祛湿清瘟合剂”和“芪参固表颗粒”两个治疗新冠肺炎医疗机构制剂的申请取得备案号。这是江苏省首批备案的防治新冠肺炎的中药制剂,批量生产后对新冠肺炎患者或易感人群,都可以针对性地辨证使用。

获得备案号后,医院药学部、制剂部已经加班加点组织生产,确保质量,尽一切努力满足供应,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与救治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04

根植传统:开启中医药现代化之路

在派出精锐部队支援武汉的同时,江苏省卫健委、省中医药管理局按照省委省*府统一部署,坚持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

截至3月3日24时,江苏全省确诊病例例,中医参与治疗病例数例,参与率达96.35%。其中两例高龄患者(分别为97岁、95岁)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均已治愈。

方祝元认为,中西医理论体系结合还有待于医学的发展,但中西医在疗效上的结合,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体现,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这也是我国医学体系独具特色的一大优势。

中医药未来的发展,必须根植于中医药传承和典籍古方研究。江苏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健全、途径不断优化,通过大力推进中医药师承教育和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等制度和措施,江苏中医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

十多年的传帮带,这支队伍中产生了江苏省领*人才、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等中医药高级人才10余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发明专利7项。目前,医院拥有国医大师5名,全国名中医4名,全国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25名。

依托江苏中医药在人才和学科方面的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紧急设立“江苏省新冠肺炎中医证候规律与辨治方案的临床研究”专项,由国医大师周仲瑛团队牵头,联合省内11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和援湖北中医医疗队开展实施,形成了《江苏省新型冠状病*肺炎中医辨治方案(试行第三版)》,并在全省发布执行。

近期,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还结合疫情变化情况和防治工作需要,委托江苏援湖北中医医疗队牵头,设立“新冠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方案研究”专项,充分利用中医医疗队集中收治患者的优势,尽快研究出一套针对新冠肺炎恢复期的有效方案,提高康复效果,防止再次感染。

“通过这次抗击疫情的实践,再次让全国人民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多的关爱,也燃起了我们中医药人对中医药刻苦钻研的激情、责任和使命。”方祝元说,江苏中医药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发展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弘扬中医药理论,充分运用最新现代科技,坚持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向,使中医药更好地造福百姓。

“有一味著名的中药叫金银花,也称忍冬花。它能够忍耐住冬天的寒冷,在春天会开出金色、银色的两种花。”方祝元说,“我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已经忍耐了最寒冷的冬天,即将迎来夺取抗击病*全面胜利的山花烂漫的春天到来。”

专家点评1

中医药战“疫”底气足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传染性强,不少医务人员也因参加救治工作被感染,甚至付出了生命,因此疫情之重确实不容小觑。随着医院医院的中医药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疫”中,已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到、感受到、享受到中医中药的独特作用与优势。
  

江苏自古名医辈出。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吴门医派”和“孟河医派”,分别在中医药防治瘟疫病和中医药的院校教育方面取得卓著成果。以丁甘仁为代表的中医现代教育家,革新了中医传统的师带徒教育模式。今天,奋战在全国城乡各地的近40万中医药人员,正是中医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出的“白衣战士”。 

中医治疗瘟疫本有章可循,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依据温病学,用大剂量石膏等成功地战胜了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从“瘀热相搏”成功地降低了流行性出血热死亡率。这次奚肇庆教授结合我的学术见解,不但与专家组共同拟定了针对南京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药诊治方案,还制成了“芪参固表汤”和“羌藿祛湿清瘟汤”两个中药制剂,批量生产后对新冠肺炎患者或易感人群,都可以针对性地辨证使用,相信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除了要有技术一流的“白衣战士”,更要有英明果断的将领运筹帷幄。东汉末年,战争频仍,曹植的《说疫气》描述了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就连医圣张仲景也不禁发出“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之感叹;清朝从入关至鸦片战争爆发的年里,有78年暴发了大规模瘟疫。至光绪二十一年后,暴发了京师直隶大疫、年黑龙江瑷珲霍乱流行、年东北鼠疫三场大瘟疫,死伤数以万计。因此,只有好医生,没有一个好的*府,一个好的社会制度,想要迅速克制瘟疫是不可能的。今日在中国共产*的英明领导下,我们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让新冠肺炎进入“邪气衰退”阶段,既是全中国人民的幸福,亦是全体中医药人的幸运。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此次疫情虽然不可避免地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影响,但历史雄辩地证明,多难兴邦,玉汝于成。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们有强有力的中国共产*领导,有中医药这个人类文明的瑰宝,有众多西医同行的精诚合作,中医必胜,中国必胜!

(作者:周仲瑛,系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专家点评2

中医药应急体系亟待建立完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医治效果。有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两个小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缩短1.7天,平均住院时间缩短2.2天;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住院天数、核酸转阴时间平均缩短两天以上……这充分说明了中西医能够优势互补,中西医汇聚融合,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优势选择。 

在历史上,西医比较早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提出了克服方法,即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综合模式转变,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但是飞速发展的西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依然存在效果不佳、办法不多的局限,而有些劣势恰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坚持中西医并重,会使疫情防控更具成效,并可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可资借鉴的中国特色疫情防控模式。
  

*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体现了*中央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两个平等合法医疗体系的国家,说此为“民众之福”并不为过。中医长于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劣于病理组织的循证研究;西医长于视触叩听,辨病施治,劣于气脉经络的整体视察,两者互集所长,有机融合,是我国单一高效体制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优势举措。然而,在现有的疫情应急管理体系中,中西医并重规制不足,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构建高效的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机制,为未来可能面临的更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做好准备。 

要明确中医药在疫情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从17年前的非典疫情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在参与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等方面进步显著。但是不可否认,中医药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仍然存在规制不足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是疫情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横向上,国家卫健委应统筹协调好中西医在疫情应急管理体系中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属性;纵向上,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组建中医药行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行动机制,作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疫情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建立中医药分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等级、范围和严重程度,建立与卫生行*部门确定的分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相对接的中医药分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完善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启动机制、应急措施及终止机制,明确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医疗机构分级响应的具体要求,制定并实施中医药分级疫情管理制度。 

(作者:田侃,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素材来源

群众杂志编辑/冯秋璐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