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于是选择了弃医从文,但他没想到的是,在自己病逝的第二天,就诞生了一位日后数次拯救全中国的医生,这个医生就是钟南山。
年10月20日,钟南医院,父亲钟世蕃是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医院的创始人之一,钟南山祖籍在福建厦门,因父亲工作调动,全家定居于南京。
年冬天,日寇一路南下攻城掠地,情况危急,在南京沦陷前夕,父亲决定举家迁往贵阳避难。
就在他们出发之前,日*飞机发动了一次空袭,家里的房子被炸塌了,是母亲和外婆冒着生命危险,把当时还未满周岁的钟南山从一片瓦砾堆里救了出来。
钟南山全家福
钟南山父亲索来沉默寡言,母亲倒是随和活泼,钟南山跟母亲亲近,性格也是十分好动。
童年时期的钟南山成绩不好,搞怪捣蛋倒是一把好手,经常逃学,还留过两次级,
幸好学护理专业出身的母亲十分有耐心,给了他很多包容,还不时引导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这极大的保护了钟南山的自尊心。
那个年代还没有电视,爱看书的母亲就时常给他和妹妹讲书中故事,长年累月下来,钟南山通过这些故事懂得了要做好事,与人为善,帮助弱者的道理。
好帅啊
年,父母要去广州工作,一家人乘船又搬到广州,也算是彻底安顿下来,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中,钟南山渐渐对医学有了兴趣,父母也适时对他进行引导。
那时候,钟世藩正在从事乙型脑炎病*的培养和分离研究,所做科研题目是用小鼠胚胎培养病*。由于经费有限,他就拿工资买来小白鼠,在家中的书房做起了实验。
活泼好动的钟南山看到这些小白鼠十分兴奋,天天围在旁边,钟世藩索性让儿子承担起照顾小白鼠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他的观察力、耐心和责任心,而这些,正是一个医生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在那之后,钟南山每天放学回家就去书房照顾小白鼠,成了一位合格的饲养员。
回广州第二年,钟医院(医院)院长,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时局发生动乱,国民*败走台湾。
走之前曾数次动员钟世藩一同前往,但他非但没有同意,医院的13万美金藏好,等解放*到了后主动上交,随后又投身于新中国的医疗事业建设之中。
年,钟南山如愿考上北京医学院,开启了正式的学医之路。
在学校,钟南山是同学眼中公认的全能选手,不光学习成绩好,体育成绩也十分优秀:田径、游泳、篮球、举重等等,他样样精通。
大三时,钟南山因体育成绩突出,被选为学校代表参加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并摘取了米跑的桂冠。
年9月,在首届全运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米栏的全国纪录,喜获北京市运动会男子十项全能亚*,一时风光无二。
时至今日,北医大还有几项由他创下的运动纪录无人能破。
由于体育成绩太耀眼,大学毕业后,北京体校邀请钟南山加入,但一心想学医的他拒绝了。
优秀的钟南山也引起很多女生的注意,其中就有当时国家女子篮球队队员李少芬,他们在一次聚会中相识,为了筹备全运会,两人经常一起训练,慢慢的就好上了,可当他们想步入婚姻时却遇到了阻拦。
那时候国家队管理很严,队员在服役期间不能结婚,钟南山只好等,他于年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学校教书,而李少芬则在国家队继续打球。
过了一段时间,国家队领导答应李少芬,如果能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上拿到冠*,就让他们结婚,没想到不久后就实现了,年的元旦,钟南山和李少芬举办了婚礼。
钟南山与李少芬
正当意气风发的钟南山准备大展鸿图之时,“文革”爆发,因为父亲以前曾在美国留学,医院担任过领导职务,所以全家遭到严重冲击。
钟南山被发配去当锅炉工,每天负责挑煤铲煤几千斤,父亲被打成“反动权威”,母亲也因这场劫难去世。
这让钟南山十分伤心,“妈妈去世时才56岁,她走得太早了。但妈妈生前哪怕是一点一滴的事情,我都不会忘记。
如果说在治学严谨上,我是受父亲的影响,那么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么对待其他有困难的人的。
她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往往就在于对别人无私的奉献。”
瞬间跌入谷底的生活一度让钟南山感到无助,可是当他想起冤屈的母亲,还有一家老小,他抹干眼泪,重新振作起来,所幸厄运很快过去,年,33岁的钟南山重获自由。
那个时候,妻子李少芬已经从国家队退役调任广东当女篮教练,儿子也已出生,于是钟南山决定从北京回到家人身边。
年9月,钟南山医院(今广州医院)急诊室,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
有一次,正在值班的钟南山接到电话,一个病人大出血,需要从增城接来广州会诊,病人到了后,当时还比较缺乏临床经验的钟南山将其误诊为肺结核,结果只是一根鱼刺扎破了胃小动脉引起的大出血。
这次失误后,医院把他调到病房工作,意思很明白“他暂时无法胜任急诊岗位”。
受到挫败的钟南山很沮丧,他突然想起父亲在年遇到的一件事,当时来了一个孩子尿血很厉害,钟南山觉得这是一个结核的病人,父亲就问他“你怎么知道他是结核?“
这一下就把他问住了,因为他从来没想过,导致尿血有很多种原因,结核只是其中一种可能,父亲教导他在没有证据之前就不要乱下结论。
为了让自己更快掌握临床知识,钟南山开始拼命钻研,半年不到就写满四大本工作笔记,成长得飞快。
凭借自己的努力,钟南山开始获得认可,医术也渐入佳境。
那段时间,已经75岁的钟世藩想写一本书,因为当时中国整体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设备都很落后,他希望将自己毕生所学写出来,
帮助更多儿科医生实现通过症状体征,就可以大致判断出疾病,然后进行相应治疗,以弥补这一块的空缺,所以书的名字就叫《儿科的症状学》。
钟南山心疼父亲,父亲那时的眼睛已经不太好,他劝父亲:“你这个年纪大了,算了吧,不要写了”。
父亲回他:“不写,让我干什么?让我等死吗?”
之后,钟世藩天天上图书馆查资料,最早去,最晚出来。
由于两个眼睛有复视,看东西会看成两个,所以他常常捂着一个眼睛来写,要是累了就捂着另外一个眼睛写,这本书写了40多万字,把几十年的积累全都倾注其中。
父亲曾对钟南山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给这个世界留点什么东西,那他就算没有白活。”
钟世藩
被父亲这种大爱之心感召的钟南山,自此也立志要为国为民,行医者仁心。
年,钟南山得到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进修的机会,为了节省经费,一行人选择坐火车前行。
当时能花的钱是很少的,留学生们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带上,包括洗衣粉,当他们经过柏林墙时,被检查的人发现他们有很多洗衣粉,一袋一袋的,怀疑是什么违禁品,还把警犬叫来,又闻又尝。
到英国后,当钟南山正想多学一些知识的时候,却发现在那边很多个场合下,作为中国人常常是低声下气的,
他的导师认为他做不了什么研究,甚至直言:“按照我们英国的法律,你们中国医生的资历是不被承认的。”
但这一瓢冷水非但没有浇灭钟南山的信心,反而激发出他的斗志,他要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医生争口气!
钟南山想到一个办法,他决定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这也是他导师当时在做的一个研究。
他先是猛吸一氧化碳,然后让医生不断地测定他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一般人最多做到16%,之后就无法带氧了,但他将身体推向极限,在一小时内吸入了相当于60支香烟的量,冒着生命危险将体内的一氧化碳含量提高到22%!
凭借这次实验,钟南山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发现了其推导的不完整性,他的研究成果显著,得到了英国医学界的认可。
就这样,钟南山这个“狠人”获得英国同行的尊重,终于不再用有色眼镜看他,开始了正常的合作。
钟南山曾说: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换个角度来想,你背对着阳光,你看到你自己的身影,觉得很黑暗,但当你转过身来,看到的就是一片光明。”
年11月,学有所成的钟南山从伦敦飞回祖国,此后,他便在从医之路上不断攀向一座座出峰,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最终成为大家心目中那位最可靠的国之大器。
钟南山是大勇之人,在年非典时期,他敢于说真话,为中国抗击非典的战疫打响了第一枪,
在人人自危的时候,他高喊“把最严重的感染者送到我这来!”
钟南山也是大爱之人,他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病友,有时甚至比对家人都好,忙于工作的他,很有少时间想别的,包括他的妻子。
李少芬这样评价他:
“钟南山热爱工作,有时候到了发狂的地步,他周一到周五上班,周六和周日也一直会有任务,所以他没有所谓的周末,过年也没有,过节也没有,数十年如一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医院成了他第二个家。”
这次抗击武汉疫情,已经84岁的钟南山又带领着团队冲在第一线,他那张在动车上因为操劳小憩的照片,看了令人心疼。
在本该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纪,不辞辛劳来回奔波,最近他又给我们带来好消息:
为了能更多的为国为民做贡献,钟南山多年来坚持锻炼,跑步打球游泳秒杀年轻人,让自己保有随时战斗的体能。
这样的人,是个狠人,是个战士,更是一位英雄!
各位有所不知,钟南山院士不止关心眼下的疫情,也一直忧心国人未来的长远健康。
中国现在是抗生素滥用大国,抗生素用多了会使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病,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四处呼吁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并将目光投向了中医药。
中医药发展了多年,非常适合国人,中医以往都是师傅带徒弟,传播速度十分受限,早在几年前,钟南山院士就在计划用现代科学方法实现中医的广泛教学,他希望有一天能用中药研制出抗流感的新药,将*副作用降到最小。
把中医科学现代化,才能让中医药走到国际舞台,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钟南山一直在努力做着的事情。
这样一位做出突出贡献的国之大士,淡泊名利,如今与妻子住在广州医学院内一套不大的房子内,由于钟南山太忙了,孩子们只能利用周末时间来看他。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李兰娟院士在不久前说过的一段话:
像钟南山、李兰娟以及无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捧的全明星偶像,请为他们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