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都在写钟南山,我说说他的父亲钟世藩吧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来源:LinkedIn领英

01

年,清明节。

钟南山站在钟世藩墓前。

双手紧握胸前:

“父亲,怎么办?我要说出真话吗?”

此时,“非典”正向全国蔓延。

中国疾病研究中心宣布:

“非典是衣原体造成的,而不是病*,疫情会很快得到控制。”

但钟南山心里很清楚:

“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

钟南山站在钟世藩墓前。

“父亲,我要说出真相吗?”

02

年,钟世藩出生于厦门。

未及9岁,父母便已双亡。

9岁那年,他被人带到上海,给一户有钱人家做仆人。

寄人篱下的钟世藩,一边给人家做工,一边刻苦地学习,终于考上北京协和医学院。

(钟世藩从协和毕业时与老师及同学合影)

协和医学院由美国人创办,实行严格的淘汰制。

钟世藩这一届,考入协和的学生有40人,但只有8人拿到了学位。

钟世藩就是其中之一。

年,钟世藩从协和毕业后,又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留学,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是当时中国绝少的医学博士之一。

03

抗战胜利之后,钟医院院长。

年全国解放前夕,国民*中央卫生署高官,一夜3次登门,让医院现金连夜撤往台湾。

钟世藩没有答应:

“我是中国人,我留在这里。”

他不但人没去,还把13万美元现金保存了下来。

广州解放后,医院所有财物都上交了当时的*管会。

医院档案室里,还保存着一份已经发*的档案——《医院财产移交清册》。

在这本页移交清册里,从医疗仪器到药品,从一本书到一分钱,都写得清清楚楚。

04

(钟南山的父亲和母亲)

年,院系调整后,钟世藩调任广州中山医学院儿科主任。

大家应该都知道,医院最忙科室之一。

很多时候下班回家了,钟世藩还得不到休息,有些家长会带着孩子到钟世藩家看病。

钟世藩总是不厌其烦,有时甚至还会上门出诊。

那时,年纪尚小的钟南山十分不解:

“爸爸,你没必要这样啊?”

钟世藩对钟南山说:

“所谓医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这句话,打小就刻在了钟南山心里。

05

在中山医学院任儿科主任期间,钟世藩有两个习惯。

第一个习惯:抽查病历。

谁写的病历不规范不整洁,就会遭到他的严厉批评。

当时,钟世藩有一句名言:

“病历是写给病人看的,人家都看不懂,你写来干嘛呢?”

病历是一个医生的名片,医院的名片。

从一个医生所写的病历,就大致可以看出他的医学水平。

医院的质量,也要先看它的病历。

病历能反映一位临床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学识水平,这是临床医生基本功之一。”

(钟世藩书写的病历)

第二个习惯:喜欢查房。

中山医学院的儿科医生,最怕钟世藩查病房。

因为钟主任查房时,要求医生把病历和检查报告先交上,医生必须脱稿作报告。

如果作报告时结结巴巴或言不及义,钟世藩立马就会中断查房,然后掉头而去。

所以,没有一个医生敢粗心大意。

06

医院的一级教授。

现在中山一院的老教授,很多都是他的学生。

“中山一院老教授开的处方里,低于10元的有8万多张。他们看病有一个习惯,能够吃药就不要打针,能够打针就不要输液,能够用便宜药就不要用贵药。”

这样的看病习惯,来自于钟世藩的教导。

有学生曾问:“老师,什么是医德?”

钟世藩回答:“用药简单有效价廉安全,就是医德。”

07

(钟世藩夫妇和钟南山兄妹)

年代,中国很穷,科研条件非常有限,科研资金非常稀缺。

为了研究乙型脑炎病*,钟世藩省吃俭用,用省下的钱买回三四百只小白鼠,在家里建起了实验室。

当时有个笑话,如果有人问:

“钟世藩的家在什么地方?”

马上就有人答:

“你闻到什么地方老鼠味浓,那就是他家。”

这个小白鼠实验室,给钟世藩带来了两大收获:

首创了用胎鼠作为分离病*的工具。

让儿子钟南山喜欢上了医学研究。

钟南山天天帮父亲喂老鼠,在父亲的熏染下,他慢慢喜欢上了医学,并把当医生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08

小时候,钟南山很淘气。

妈妈给他钱,让他交学校伙食费,他竟然把这个钱截胡了,偷偷藏起来买零食和玩具。

终于有一天,事情露馅了,钟南山暗叫“完了完了”。

“我当时以为大难临头了,父亲一定会把我痛打一顿。”

结果钟世藩根本没有动手,他把钟南山叫到跟前,只是说:

“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南山,你自己想一想,你这么做是不是诚实?”

这样的质问,比打钟南山一顿让他感受更深。

“这感觉比他打我一顿,对我刺激更大,父亲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人生在世,诚实比机灵重要。”

09

年,19岁的钟南山,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医学院。

在北京医学院念书期间,钟南山体育成绩好到爆。

年,第一届全运会,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男子米跨栏全国纪录。

不仅如此,他还夺得了男子十项全能亚*。

全运会结束后,北京体委找到他。

“你来我们这里做职业运动员吧!”

搞体育当明星很风光,钟南山有点动心了。

回家征求父亲意见:“爸,你觉得怎么样?”

钟世藩回答了这样一句话:

“钟家优良传统有两个,第一就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第二办事要严谨要实在。”

(家风才是最大的不动产)

听完这句话,钟南山脸就红了,放弃了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机会。

10

年,大学毕业后的钟南山正准备大展拳脚时,“运动”来了。

由于父亲在美国留过学,医院的院长,所以成了“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

钟南山受牵连,被下放去做校报编辑、做锅炉工……

这一做就是11年。

年,钟南山终于回到了广州。

钟南山回到广州后,一度有点灰心丧气。

一向沉默寡言的钟世藩,有一天突然问钟南山:

“南山,你今年几岁了?”

钟南山答:“35岁。”

钟世藩叹了口气:“喔,都35了,真可怕。”

这句话改变了钟南山的命运。

那天晚上,钟南山失眠了,他知道父亲这句话的意思。

“都35了,还一事无成。”

那天夜里,钟南山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

11

离开医学11年,要从头开始实在是太难了。

在广州四院上班的钟南山,第一次出诊就出现了误诊。

将一名胃出血病人误诊为“结核性咳血”,医院的大笑话。

但在父亲的鼓励下,钟南山没有气馁,他每天最早去最晚下班,在一年时间里,写下了四大本医疗工作笔记,体重掉了12公斤,很快就胜任了临床工作。

在“追回时间”的钻研中,父亲的一句话奠定了钟南山的治学态度。

有一次,他跟父亲一起出诊,遇到一个尿血的孩子,钟南山说:“这应该是结核。”

钟世藩听了,很严肃地反问:

“你怎么知道他是结核?尿血可能是结核,也可能是膀胱炎,还可能是其他炎症,你凭什么说他是结核?”

一句话就把钟南山问得哑口无言。

接着,钟世藩说了一句让钟南山永生难忘的话:

“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

这句话,从此成了钟南山的座右铭。

12

年代,中国流行慢性支气管炎。

当时全国搞了一个普查,结果显示3.82%的中国人患有慢支炎。

周总理发出号召:“开展群防群治。”

但当时的医生都不想参与,为什么?

“治咳不治喘,治喘不露脸。”

医院能真正治好慢支炎,去做这个工作做不出成绩。

医生们都不愿去,组织就找到钟南山。

钟南山开始也有点不愿意,他回家征求父亲的意见。

钟世藩说:“捡难的事做未必是坏事。”

于是钟南山就去了慢支炎防治小组。

在五年研究中,他与侯恕合作,写下了论文《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和治疗慢性气管炎》。

年,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上,这篇论文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

钟南山名声大振。年,钟南山获得了去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的机会。

这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被国家派出去深造的留学人员。

钟南山从这里起航,一步一步地成了中国顶尖呼吸内科专家。

选择难走的那条路,成就了钟南山。

13

年代,广州市图书馆,多了一位白发老人,他每天最早到,最晚离开,

这个人就是钟世藩。

“被退休”的他,天天在这里查资料、做笔记。

钟世藩想干嘛?

“医院很难用到先进仪器,儿科门诊还停留在很原始的症状、体征问诊上,所以我想写个册子,把这辈子积攒的经验留下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当时,钟世藩的视力已经不行了,他两眼有复视,看东西重影,所以只能用手捂着一只眼睛写,累了就再换另一只。

后来视力实在不行了,他就把整个脸贴在桌面上。

钟南山见父亲如此,非常心疼。

“爸,你不要写了吧!”

钟世藩有点生气,回答说:

“不写了干什么?等死吗?”

然后,他对钟南山说了一句: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能留点什么东西,那他才算没有白活。”

已经不惑之年的钟南山听到这句话,浑身一震。

从此,这句话也成了他的追求。

14

耗时四年,钟世藩终于完成了《儿科疾病鉴别诊断》。

钟南山看完父亲的序言后建议:

“在序言中加上一句语录吧!”

钟世藩坚决不加:

“这是医学著作,不是*治宣传。”

“有时候需要讲点*治。”

“对医生而言,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治。”

这本书出版后,很快售罄,之后再版了5次。

钟世藩也拿到了元稿费,他把稿费分成两份,一份元,一份元,

多的这一份,他给了帮他抄写手稿的人。

15

年,钟世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临终前两天,他还在跟儿子探讨磁场是否对病**性有作用。

临终前,他留给儿子的最后一句话是:

“千万不要开追悼会,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

16

年,清明节,钟南山站在钟世藩墓前。

“父亲,我要说出真相吗?”

钟南山知道,如果换作是父亲,他一定会说出真相。

“真药救人,真话救世。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

真药加上真话,中国才能度过这一劫。

年4月10日,在中外记者云集的新闻发布会上。

钟南山选择了说出真话:“什么叫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

父母曾对你说的哪句话最令你印象深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