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季节
梅雨季节,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
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
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
故称其为“梅雨”
梅雨季节注意饮食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也随之高发。如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等疾病也主要由不良的饮水、饮食卫生习惯和行为等引起。
疾控中心提醒:集体单位食堂以及餐饮业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注意食品操作卫生,防止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品;居民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半生、不洁、变质腐败食品。
梅雨季节注意防蚊
注意防蚊灭蚊,警惕虫媒传染病。夏季蚊虫容易滋生,蚊虫密度较高,许多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人进行感染传播,像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进入流行季节。
当人体被携带乙脑病*、登革热病*或疟原虫的蚊子叮咬后,经过潜伏期后,患者可出现持续性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筋、颈项强直等流行性乙型脑炎症状;可出现发热、畏寒、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关节痛、骨骼痛、皮疹、有出血倾向等登革热症状;可出现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贫血和脾大等疟疾症状。
梅雨季节注意皮肤
注意皮肤真菌病。霉菌繁殖最佳条件为较高温(23~28度)和高温(相对湿度大于70%),故梅雨季节是各种霉菌在一年中最为猖獗的时期。人体皮肤上原处于“休眠”状态的霉菌,在梅雨的湿热环境中“死灰复燃”,迅速在脚趾、手掌等处孳生蔓延,使人又痒又痛。
疾控中心提醒: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鞋袜、勤换衣被,保持体表干燥通风。洗涤用具要专人专用,严防相互间交叉感染,医院求诊。
另外,由于温差变化较大,容易发生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加强居室开窗通风。
青浦宝龙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