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睡不醒,蚊虫叮咬
一口咬下去,就受不了了。
别看它们个头不大,但是一旦动起来,却是非常可怕的。不仅能在一瞬间,让她的皮肤变得奇痒无比。
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登革热...至少有八十种病*可以传播!
如果问妈妈们,什么东西能阻止自己的宝宝搅屎棍,那么大部分妈妈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蚊子!
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被蚊子叮一口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是婴儿的话,可能一个星期都不会痊愈,甚至还会越肿越大,看着就让人心疼。
和成年人比起来,小孩子更容易受到蚊子的“宠爱”,而且叮咬后的症状也比成年人严重得多!
被蚊虫叮咬后,局部反应显著,红肿、肿胀。而且还很容易起水泡,严重了还会造成感染。
哪个有孩子的父母,不是半夜抓着蚊子哭得稀里哗啦的?蚊子和父母的恩怨是“不共戴天”的。
所以呢,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有效地防蚊虫。
事实上,蚊子寻找“猎物”的方式不是用眼睛,而是追踪二氧化碳,然后叮咬人。
夜色下,蚊子一开始飞行或许毫无规律可言,但当其“感觉毛”中的二氧化碳感受器,感应到空气中某一处有二氧化碳流动时,就会朝这个方向飞去,准确地落在人的皮肤上。
据专家介绍,蚊子身上有一种“感觉毛”,可以探测到15米外的二氧化碳。
那为何蚊子总如此“钟爱”幼崽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孩子还小,血又甜,所以才会引来蚊虫。
其实并非如此,蚊虫寻找“食物”,主要靠的是气味,与血液是否甘甜关系不大,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当家长了解了这一点,或许才能更好地为孩子驱除蚊虫。
被蚊虫咬了一口,哪里只会起脓包,哪里只会“瘙痒”!
如果被蚊子叮了一下,最多就是起个水泡,痒一阵子,
那么我们就不会去